疗理知识
服务咨询热线
联系方式
banner
新闻资讯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>
偏方治大病一
发布时间:2018/1/5 6:31:00

内容一、治鼻出血方:

(1)用棉球蘸头发灰(把头发烧成灰研成细末)堵塞鼻孔中,待血止后取出。

(2)用椋水拍打小儿额头㈩来下,即可止血。

(3)如果是血小板减少症,日常应多吃黑木耳、洋粉冻、肉皮冻,增加血小板。

(4)耳内吹风法。患者坐正,面部稍向上仰,医者站前左或右侧,距离2寸,对一侧耳内吹风1--3口(右鼻孔出血,吹右耳;左则吹左耳;二孔出血,则由二人左右一起吹之)

(5)举手法。将患侧上肢高高举起,鼻血很快即止。

(6)扎手指法。用棉线在患者无名指根部扎3--4匝,如左鼻孔流血则扎右手;右则左之。两孔齐流血,则扎双手指,扎不要过紧。

(7)扎足趾法。先用棉球堵鼻孔,第四脚趾根部轻轻扎三道,也能止血。此法对高血压尤为适用。

(8)足浴洗法 患者坐椅上,头部后仰,将双脚浸泡在热水盆中,可止鼻血。

(9)敷蒜泥法。取大蒜适量,去皮捣碎成泥,敷在脚心上(左鼻孔出血贴左脚心,右则贴右),用纱布包好,很快止住。

(10)用棉球蘸醋塞入鼻孔即可止血。

(11)用拇指和食指掐住踝关节及足跟之间凹陷处。左鼻孔流血掐右足跟;右鼻孔出血掐左脚跟。即止。

二、 治老年耳聋方:

(1)羊肉100克、当归15克、山药50克、生姜15克。加水煮烂,放少许盐,吃肉喝汤,每天一次,五天一疗程。

(2)泥鳅鱼60克、鸡蛋适量。将鸡蛋打散合水,放入泥鳅鱼,置于锅内蒸熟,饭后食,一天一次,食到2--3斤泥鳅时有特效。忌饮酒、辛辣、热食。

(3) 甘草6克、甘遂6克。分别研成末备用。左耳用甘遂;右耳用甘草。药物用脱脂棉或纱布包好,临睡前纳入耳中,次日早晨取出,10天一疗程,三个疗程即见效。

(4)将等量雄黄、硫磺,研成细末,用布包好塞入耳孔内,几日即能听了,注意不要碰耳膜。药取出后,可采用鸣天鼓、鼓膜吹张法巩固疗效。

(5)核桃5--8个、五味子2--3克洗净,捣碎加入适量蜂蜜成糊状,服食,每天一次。

三、 治耳鸣方:

(1)鼓膜吹张法。吸足一口气,手指捏紧鼻孔,逼迫气流改道至中耳腔,将内陷的鼓膜向外推,当听到嘭嘭之声,既是鼓膜向外运动之声,每天做1--2次,直到耳鸣消失。

(2)正坐,双腿伸直,中指与食指夹住耳廓上下反复摩擦各18次,同时按摩耳朵周边皮肤,促进气血畅通;再将两手食指插入耳腔用力加压,约2--3分钟加一次,连加三次,每日做2--3次,有显效。

(3)鸣天鼓。两手掌心捂住两耳,手指按压后脑枕骨不动,然后将手心骤然放开,连续12次,每日2--3次。

四、 治头疼方:

(1)樟脑50克、冰片10克。将药放在碗底上,用火点着,鼻嗅其烟,左边疼嗅左鼻孔,右边疼嗅右边,每天三次,立效。

(2)柴胡3克、白芍10克、白芷3克、川芎30克、白芥子10克、香附子6克、郁李仁3克、甘草10克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

(3)羌活、川芎、白芷、防风,各等份。将上药研成细末过筛装瓶备用;每次取少许药末以醋调成糊状,用医疗酒精擦肚脐后纳入药糊,用麝香壮骨膏固定,当天即可见效。

五、 治牙疼方:

(1)三仙子100克,装入旱烟袋内吸之,不要下咽。

(2)取一块鲜、肥一点的仙人掌,去掉针刺,从中一分为二片,把带浆的一面贴在牙疼部位的脸上,有奇效。

(3)用筷子沾上一点味精,放到牙疼部位,很快就会止疼。

(4)绿豆50克、竹叶15克,先煮熟,然后打入鸡蛋(一次能吃几个就打几个),一顿吃完,立见功效。

(5)细辛6克、良姜6克、甘松6克、荜拔6克。共研成细末,浸入烧沸的高度白酒内(经常振摇),㈦日后,过滤去渣。用时以小棉球蘸药酒塞入蛀牙洞内,用牙咬紧,或者口含药酒,牙疼即止。

(6)明矾一粒(黄豆大小)碾碎放小盅内,将55°白酒温热至50°倒入盅内把明矾搅化,稍椋,缓缓将酒滴入耳内3--4滴,左边牙疼滴左耳,右疼滴右耳,2--3分钟将酒从耳中自动流出,如还疼,再如法滴一次,即愈。

(7)取细辛3克、川椒10克、升麻10克。水煎,含漱3--5次见效。

(8)取骨碎补15克、龙胆草10克。切碎,开水浸泡,含漱,一日数次,即愈。

(9) 取骨碎补10克、女贞子15克、枸杞子15克、牛蒡子9克、银花20克、蒲公英15克、叶麻6克、芷芍2克。荆芥20克,防风10克、细辛6克白芷10克、甘草10克。(ke4 _)水煎服,连服几剂。(适用老年牙疼)

(10)生地15克、黄苓15克、升麻8克、生石膏20克、元参10克。水煎三次饮。

(11)生石膏30克、细辛5克。水煎服。

(12) 将菠萝皮焙干研末,用蛋清调好,贴牙患侧嘴巴上,用胶布粘牢,很快见效。

(13)三仙子10克,装入旱烟袋里吸之,含在口中不咽,然后把烟吐出,反复吸吐几次。

(14)胡椒7粒、绿豆10粒。捣碎用纱布裹住置于牙疼处咬紧即止疼。

(15)将一个鸡蛋的蛋清与25克白酒搅拌后,徐徐咽下,立即止疼。

(16)用小苏打(面起子)适量,吸入鼻孔,打喷嚏即愈。

六、治牙床脓肿新方:取菊花、生甘草、乌鱼骨各30克。先(ke _xian)将乌鱼骨捣碎,连同菊花(不宜久煎)、甘草放入砂锅加水800毫升浸泡30分钟,然后大火煎15--20分钟,浓缩成500毫升,分二次口服、早晚饭前一小时各服一次,服药期间忌烟酒及刺激性食物。

七、巧治嗓子疼方:

(1)口含一小口香油,(最好仰卧姿势)随着唾液的增多,徐徐咽下,早晚各一次。有特效。

(2) 米醋15克、加水30克煮沸,放入金银花5克、桔梗2克,煎3--4分钟,滤出药液。另取鸡蛋一个打小孔,导出蛋清,入药汁中搅匀放火上熬成膏,用时挑一小块含口中,每隔20分钟含一次。

(3)泡浓茶一杯,加蜂蜜一羹匙,搅拌均匀,以此液漱口或口含,每半小时一次。

八、治鼻头痛验方:鱼腥草30克、蒲公英30克、川芎15克、辛夷10克、苍耳子10克、白芷10克、苦丁茶10克、蔓荆子10克、升麻10克、荆芥6克、防风6克、菊花6克、甘草3克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,早晚服,连服15天即愈。

  九、治鼻窦炎验方:川芎、苍耳子各20克,双花30克,辛夷、香附子、郁李仁、柴胡、栀子各10克,白芷、白芍各12克,甘草、白芥子各6克。水煎服,每天一剂,早晚各服一次,连服10剂。

  十、治鼻炎方:

(1)将红色甜菜洗净榨汁,加等量蜂蜜配成30%的液,每个鼻孔每日滴五滴,数日即愈。

(2)将胡椒粉装入大口瓶内,每天闻几次,时间长了即愈。

十一、治鼻子不通气方:

(1)用热毛巾敷于两耳部,10分钟左右便通。

(2)取盐少许于温水中,用手指蘸盐水洗涤鼻孔数次即通。

(3)磕头于地(响头)㈩余下,立通。

十二、 治鼻息肉方:

(1)地龙5克(去土炒)、猪牙皂角一把(烧存灰)共研成末,先洗净鼻腔,涂以蜂蜜,然后敷上药末于患处。

(2)雄黄10克、枯矾10克。用猪肉(剁成泥)调成糊状,敷患处。

(3)辛夷(去毛)200克、桑白皮(蜜灸)200克、栀子50克、桔实100克、桔梗100克、白芷100克。共研成末,每次服10克,淡萝卜汤送下。
  十三、治顽癣方。将韭菜焙干研成面,调猪油搽患处。

十四、 治手足癣方。取95%酒精200毫升,加入樟脑15克,溶化后,用棉球蘸之置于酒盅内点燃,对准患处烤,棉球燃尽换一个再烤,距离以患者能忍受为度,每次烤10--15分钟,早晚各烤一次,有时瘙痒或加重,是药已中病,应坚持住,即可痊愈。

十五、 治黄水疮方。蜜蜂巢一个、明矾等份。将明矾装入蜜蜂巢内,用火烤枯研成细末,调香油,涂患处。

十六、治牛皮癣方:

(1)细辛、莨萎、管柱、各五分、斑蝥二钱(毒药需持介绍信)制法:选10个大斑蝥与上三味药一起用四两弊酒浸泡㈦天。用药棉蘸药液涂患处,早晚各一次。

(2)取仙人掌,弃针刺,用刀剥皮,根据患处大小,将3毫米左右厚的仙人掌肉贴于患处,上盖无毒塑模以保持水分,15天可见良效。如果有红肿应暂停治疗,外用氧化锌软膏,内服消炎药。

(3)用新鲜青山核桃,将其捣碎,敷于患处一小时后,会起泡、出水,不要担心,约10天左右即脱皮痊愈。

十七、治汗斑(皮肤成黑色病)方。硫磺15克、弥陀僧15克。研成细末,用黄瓜底部蘸药面涂患处,每日搽3--4次,10天见效。

十八、 治瘙痒方。姜竹茹30克、胆南星10克、枳实10克、半夏10克、夏枯草20克、胆草10克、黄连3克、木通15克、车前子20克、夜交藤20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,每日二次,戒烟,忌酒。

十九、 治神经性皮炎外用方:

(1)鲜丝瓜叶适量,洗净,揉软后,摩擦患处,直至发红,甚至可见血丝为止,每周擦一回,严重者擦两次。

(2)巴豆一个,雄黄3克。先将巴豆去掉外壳,再与雄黄共研成末,用纱布3--4层包好药末,擦拭患处,每日2--3次,每次2--4分钟,直至痒感消失为止,连续用药数日。

(3)白矾、朱菖蒲、知母、盐射干、薄荷叶、黄精各30克。上药水中浸泡二小时,煮沸15--30分钟,取所煎液,浴、洗患处数次,每日一剂。

二十、 治皮肤瘙痒方。当归10克、川芎10克、(ke4 _)生地10克、熟地10克、杭芍10克、防风10克、地骨皮15克、生芪12克、白术10克、玉叶15克,浮萍10克、地肤子10克、乌梅6克。每付药煎二次,每次两中碗。然后将药合在一起,分早晚饭前两次服完。

二十一、 治湿疹方。把黄皮土豆洗净去皮,捣成泥状(一天一捣)挤汁装瓶。每天早晚各擦抹一次,其渣滓可贴于患处。

二十二、 治皮肤瘙痒方。炙麻黄9克、连翘15克、杏仁12克、赤小豆18克、桑白皮18克、地肤子25克、苦参12克、白鲜皮25克、蝉衣12克,生姜6克。水煎后,早晚二次分服;同时药渣煎水洗患处每日一次。

二十三、治瘙痒方。蜂蜜100毫升,氧化锌10克,淀粉20克。制成药膏,涂擦患处。

二十四、治瘙痒方。荆芥9克、防风9克、蝉蜕9克、赤芍12克、金银花15克、生地20克、水通6克、甘草6克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,早晚各服一次。

同时配合外洗药方:浮萍草30克,稀签草20克,蛇床子15克,苍耳子30克,防风15克。煎汤浴身,即能去风湿,又止奇痒。

二十五、治老年人冬季瘙痒方。艾叶60克、夜交藤(又名首乌藤)、当归、荆芥、防风、胡麻仁、各30克;苦参,蛇床子、地肤子、白鲜皮,薄荷各20克;川舰冖冰片各6克。加水2000毫升,煮沸15分钟,趁热熏患处,温时 再洗患处,每日一次,一般3--4次即愈。

二十六、 治轻度皮炎方。鸡蛋3个,放瓶内,加醋500克,10天左右,去蛋壳后,搅 匀,每日涂抹患处三次,有良效。

二十七、治皮肤瘙痒方。取银耳一枚,温水发泡二小时,去黄根,撕成单片,放入碗中加温蒸10分钟,再加冰糖 适量熬化,饮食之。

二十八、 治银屑病方。蓖麻油80毫升、水杨酸30克、二氯化汞7克、甲醛液5毫升、食醋100毫升、95%酒精 加至1000毫升备用。用药前,将鳞屑洗净,每日用棉球或棉棒蘸药液搽患处,每天搽二次,15天一疗程,2--3疗程可愈。

二十九、治阴囊湿疹方:

(1)地肤子、苦参各30克、黄柏、白芷各15克。水煎后置盆中,每日坐浴15--20分钟,一般5--7日可愈。

(2)取新鲜姜片,涂擦患处。

(3)鳖甲20克、蛇床子30克、白芷30克。共研成末,用香油调敷患处,每日涂3--4次,祛风止痒。

(4)青黛30克、海蛤壳粉90克、生石膏粉6克、芦荟6克、黄连末6克、冰片5克。以上研末,用纱布包30克为一团,涂擦患处,每日三次。有清热、祛湿、止痒、目赤、口干、小便不利。

三十、治肛门瘙痒方。用土槿皮、黄柏、黄连、苦参、硫磺、甘草各10克;薄荷脑 2克、冰片1克、炉甘石37克。以上共研成细末,调和备用。将药涂于肛门,每日--2次,㈦天一疗程。

三十一、治皮肤瘙痒方。

(1)用米醋500克、大蒜4--5廷冢将大蒜捣烂,泡在醋中,入瓶,24小时后可用,每日涂抹患处3,4次。

(2)苍耳子(又名胡苍子)取250克,放入水中熬,烧三,四开,只要水,倒入盆中,趁热洗患处,连续洗四次,有奇效。

(3)蒲公英20克、艾叶15克、地丁15克、白鲜皮15克、透骨草10克、苦参10克、苍耳子5克、川椒5克、蛇床子5克、地肤子5克,防风5克、荆芥5克、白矾5克。将上药制成粗粉,用纱布包好放入盆中,加水煮沸20分钟,先熏后洗。

(4)取艾蒿200克、韭菜200克、花椒50克。加水适量煮沸,趁热熏洗患处,每日1--2次,连用数日即愈。

三十二、 治风疹方。取浓米醋,少加一点盐,搅拌化开后,搽 患处,可止痒。

三十三、治湿疹验方。猪苦胆一个,白矾40克。将矾放入苦胆内扎口置瓦片上用文火焙干,研末用香油调敷患处。

三十四、治皮炎方。清椋油一合,地塞米松片3片。先将地塞米松片研成细末与清椋油拌匀即可,涂患处。每日一次,2--3次级愈。

三十五、止痒奇效方。把生姜切开,擦患处,干后再擦,五,六次痒即止。